找到相关内容194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宁玛巴噶陀派源流

    般若波罗蜜多经,期间他向巴旃阿阇黎受居士。   九岁,厌离世俗,听其父言,到达楞地,在长兄的吉祥法轮寺学经律论三藏,开始接受大乘菩萨,长兄为他演说佛法,令其欢喜异常,接着开始接受「金刚多摩<拙火>上...圣号及六字大明咒真言常在空中自然缭绕不绝;他能毫无偏差地详知并预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,这些特殊能力皆众所周知,甚而流传至今!   在他七十岁那年,给七万以上信徒授予菩萨及予灌顶。同时将班智达帽及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5762215.html
  • 太虚人生佛教的伦理观研究

    ldquo;凡能牺牲自己,利益人群的,都是布施”。   持戒度,持而得解脱。持守的戒律,为大乘菩萨。太虚分析了菩萨的特点,它的基本原由是“戒除恶行保持善行”。而...道德生活,而完备人生的行为标准,则是大乘菩萨行所修的六度,“觉悟人生的开始,这就是佛法上说的五戒十善的人生。再进一步,就是大乘菩萨所行的六波罗蜜行,使一切众生都做到这种人生道德最高尚微妙完善...

    董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4162939.html
  • 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

    “戒定慧”三学被扩充为具有广泛社会伦理内容的“菩萨行”,亦即大乘六度(布施、持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)、四摄(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)。“众生度尽方成正觉,地狱不空誓不成佛”、“我当为十方人作桥,...另制大乘(菩萨)予以补充,在中土影响最大的有《梵网经菩萨本》、《菩萨地持经戒本》、《瑜伽本》。佛教诸多戒条中,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看作是佛教的伦理规范,是世俗道德规范与宗教规仪的结合,包含着丰富的...

    王月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3464473.html
  • 记太虚大师上生四十周年纪念集会

    重要,大师二十多岁在普陀山闭关期间,曾对的问题下过一番工夫,后来他倡导“以戒建僧”,使僧的品格提高,大师的一生,虽然是持的大乘菩萨,但他对小乘的比丘,还是相当重视的。他曾说过:“佛砠古制,非万不获已,不敢毁之。”由此可见,他是重视传统的戒律制度的。“志在整理僧伽制度,行在瑜伽菩萨本”。这便是大师一生志行的所在。  四、直学佛陀:中国佛教,自唐宋以后,大多太相信祖师,而向祖师学习。祖师的行为...

    幻 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2865351.html
  • 纪念太虚大师圆寂六十周年

    ”,是指从玄奘译百卷本《瑜伽师地论》中录出的《菩萨本》。大乘菩萨,本有重视行持的特点,而瑜伽菩萨戒则更明确了三方面的行持重心:律仪戒,这是遵从道德规范,对身心如法行为的要求;摄善法戒,这是摄持十度...发展,指明了“人生佛教”的前进方向。  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的实行,正如他在《志行之自述》中所归纳:“志在整兴佛教僧会,行在瑜伽菩萨本”。“斯志斯行,余盖决定于民四(1915年)之冬,而迄今(民三十,...

    释怡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3165355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一)

    说明行者若欲具足大乘菩萨,则应忏悔诸罪,行三归依,并自己发誓接受六重法、八重法。  2.卷中:相关的戒律  这部分慧沼以十七门解说与菩提心有关的戒律,以下分述十七门内容如下:  (1)赞受戒门、(2)...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一)  慧沼大师撰 传道法师审定 吕姝贞讲述  前言  “发菩提心”是成为大乘菩萨的关键,也是菩萨行的首要条件。至于如何“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”,则备受大乘行者的关切与注目,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868453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十)

    ,说明六根的忏悔灭罪及自誓受戒法。  首先,阐述行者若欲具足大乘菩萨,则应忏悔六根诸罪。接著,再阐述大乘菩萨戒法:先奉请诸佛菩萨授三归戒法,再发誓接受六重法、八重法。另外,也述及在家居士的五忏悔法。  大纲  壹、总说  贰、开列六根忏悔文  一、忏悔眼根  二、忏悔耳根  三、忏悔鼻根  四、忏悔舌根  五、忏悔身、意二根  参、大乘菩萨戒法  一、奉请诸佛菩萨授三归戒法  二、自誓受戒法  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768463.html
  • 圆霖法师净土思想浅说

    十分熟悉,止持二法了然于胸。由于他受中国佛教大乘菩萨和丛林清规的影响,对于声闻律的实践又有自身的理解。能够站在大乘发菩提心的角度,予以其以积极、开放的变化。  在念佛与净土法门的联系上,他提倡持念佛...门下皈依的弟子更是数不胜数,据不完全统计,有万人之多。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,士农工商,深受老人影响,正信三宝、持念佛。  功课之余,老人还效法近代高僧弘一律师,以笔墨作媒介,广结善缘。书写经言祖语,...

    菩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2171279.html
  • 学习虚云和尚丛林营为思想与实践

    务修禅,本二无致。将作务视为修行之一种,以此解决农耕作务与日常修行矛盾,对中国佛教大乘菩萨、重内心之、倡无相、以乘摄戒、摄戒归禅的持风尚,是一种制度性开创。从制度文化视点观察具有特别意义:正是从此...。   祖师大德,筚路褴缕,以启山林。约唐宪宗时期(806-820)始,形式上散布于中国南北无数浅山深壑之中,实质上内部严谨细密的丛林制度体系,稳健地确立起来。根据佛陀制定的菩萨与僧制,因时代需求...

    王仲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094091.html
  • 密宗断惑论

    相应地摄取生死,未有智慧摄持时,一切身口意仍在无欺的因果范畴之中,因此学密乘的人对小乘别解脱大乘菩萨同样特别防护,藏地自从有佛法起,便有静命菩萨等祖师们在宏扬密宗的同进弘扬显宗的经律论三藏,直...群狗也是随声奔。”这样他们学密的善根就因此而中断。”而且因为让他人退失信心并转学相对低等的法,讲法者也违犯了菩萨。若原来已进入了密乘的人,则违犯了密乘根本第一条“不舍无上”、第四条“不间断密咒手印”...

    索达吉堪布著

    |密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93310212.html